4月2日,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教授在建南大会堂开讲,这是厦大90周年校庆“走进大师”系列讲座的第二场,主题为“先秦的士”。本场讲座由人文学院院长周宁主持。
副校长李建发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走进大师”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的讲座,增进国内外大师的交流,构建学子与大师对话的平台,使90周年校庆,成为大师云集的学术盛宴。
讲座还没开始,建南大会堂已被围得水泄不通。易中天教授一上台,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做国家的栋梁,就是一种士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体现在我们‘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中,而最地道最正宗的士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先秦时期”,易中天教授以《毕业歌》和厦门大学的校训作为引子进入讲座的主题。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易中天教授围绕先秦的士的社会地位、传统习俗以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展开了精彩的演讲,同时还分析了先秦的士的特点以及先秦之后士衰落的原因。整场讲座中,易中天教授保持了一贯的风趣幽默,他不仅巧妙地穿插了当下的网络流行语,而且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甚至现场即兴唱歌,从而使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不再遥远,深奥的历史哲理不再玄妙,整场讲座轻松活泼,赢得了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易中天教授妙语连珠的回答再次赢得了同学们的欢呼声。“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不被毁坏出来的,如果教育继续毁人不倦,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一样没希望”、“来大学就是来“熏”的,是来感受气场的。如果有幸进入百年老校,要好好感受它的氛围、气场”、“人要守住底线”等等。
讲座的最后,易中天教授说,“正因为有士和士的精神,我们才有了后来的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才有了民族思想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先秦诸子。”同时,易中天教授也表达了对厦大同学的希望, “我们今天想成为士,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今天的大学生可以不作为士,但不妨有一点士人的风骨”,赢得了现场持续的掌声。
(文\石晓霞 图\潘万华)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