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5月1日下午在厦门市人民会堂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向全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并向获得表彰的劳动模范、工人先锋号、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于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全市工人阶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和先进英模的引领示范作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我校海洋与环境学院戴民汉教授、外文学院陈端端教授、外籍教师Mark Hilton等200名2008年—2010年度厦门市劳动模范受到隆重表彰。“劳动模范”这一称号具有很高的荣誉和地位,各级劳动模范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评选并表彰的,其评选对象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员。本次厦门市评选劳模的亮点是首次出现外籍劳模和台籍劳模。
(校工会 柯志坚)
三位劳模简要事迹
戴民汉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地球科学博士(1995)、美国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博士后(1995-199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多名,已培养硕士20 名,博士5 名。坚持教学科研第一线,致力于促进海洋科学基础教育和普及公众教育,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走向国际;他所从事的关于海洋碳循环的研究成果已具有国际影响力。已在国际一流SCI刊物发表论文63篇,这些期刊包括Scienc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Earth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等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顶级期刊,并被SCI刊物论文广泛引用,研究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曾呈奎海洋科技曾奖—青年科技奖、侨联科技人才进步奖等。
戴民汉教授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还担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院长,其创新管理理念推动了实验室和学院长足发展。在他的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下,学科发展迅速、平台建设成绩卓著;不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老、中、青梯队和谐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学院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所领导的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第一个5年建设期即被科技部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戴民汉教授还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提升中国海洋科技的国际地位。他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学部第5、6届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1、12届专家评审组成员,任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个部委的海洋战略组专家,为国家海洋战略规划和发展贡献力量。戴民汉活跃于国家地球科学学术界。受聘担任AOGS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协会)执行秘书长、海洋分会主席;国际GEOTRACES计划(SCO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SOLAS计划(IGBP/SCOR)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太平洋科学组织(North Pacific Marine Science Organization (PICES))的Carbon & Climate Section 成员、《Biogeosciences》、《Marine Chemistry》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编委,他充分利用这些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大量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架起中国与国际海洋学科的交流和沟通桥梁。
陈端端教授现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院党委委员、院妇女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会委员、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思明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能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为行动准绳,严格履行教师职责,工作认真、勇于奉献,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
陈端端教授在教学岗位上工作达30年以上,曾经荣获国务院侨办部级优秀教师、厦门大学教学名师光荣称号,福建省、厦门大学本科精品课程主持人、优质硕士课程主持人。近五年来,承担教育部、省级社科研究课题、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津贴,科研成果丰硕。从2006年起,在日本、台湾、香港、澳门、南京、北京、厦门等地的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进行了30多场的公开讲座,为巩固中日友好关系、知识的传播、社会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陈端端教授长期担任本科生必修、选修,研究生学科主干课程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一致肯定。本科生全校通实性课程《中外文化比较》获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光荣称号。《对比文化研究》研究生课程被厦门大学评定为优秀学位课程,担任本科生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热心的指导,也给予经济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敬重与爱戴。她还积极为集体、国家做贡献,特别是在纹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热心参加大爱助孤活动、交纳特殊党费。除此以外,2001-2004帮助了来自四川贫困地区的厦门大学女生后,自2007年来又一直帮助厦门市竹坝中学的贫困女生。
Mark Hilton(和马克),我校聘请的英国籍教师。2000年5月开始,和马克先生开始到厦门电视台担任语言顾问,负责《英语新闻》节目的制作、配音和编译工作等,同时也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口笔译中心担任语言顾问,为中心的发展和壮大做出贡献。2004年10月,由于其出色表现和卓越贡献,和马克先生荣获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外国专家友谊奖”,以及厦门市“白鹭友谊奖”。
多年来,和马克一直是厦门市政府举办的众多大型对外活动的幕后积极参与者。如每年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一年一度的“对台商品交易会”、2002年厦门市举行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的开幕和闭幕式,主持人或翻译在台上使用的英语,都得到了他的指导和润色。每年在厦举行的各种交易会和国际会议,许多大会相关的对外宣传资料、手册的英文翻译,都经过他的审校。针对厦门市部分公共场所英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和马克先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撰文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2004年9月起,和马克先生开始到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担任英语专业的全职教师,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知识渊博,教学灵活,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和马克先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专长积极参与厦门大学口译学科建设,在口译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口译实践和指导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厦门大学的口译学科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具有较高知名度。曾经担任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口译教程》等多套教材语言顾问(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口译教研团队编写);担任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国际论坛语言指导,如校庆期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等等;2009年,我校外文学院成功主办了首届两岸口译大赛,他还担任组委会委员,为促进两岸口译学科建设做了积极地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厦门大学的对外交流和宣传工作,大力帮助学校招生办、国际处、宣传部等多个部门制作英语宣传材料和网站建设,为厦门大学的国际化宣传和交流贡献重要力量。目前,和马克先生还担任学校国际处、宣传部、招办等多个单位的语言顾问,负责全校英语宣传资料包括学校英文网站的语言审核工作。2009年7月,由于其卓越贡献,和马克先生荣获“福建省荣誉公民”称号。